News Center
医师节特辑·智 | 独具匠心,传承医疗精神
2022-08-22

传承医疗精神

用医疗专业知识解答疑难,

用匠心精神传递影像价值。

用温度化解医患之间壁垒;

也用那颗初心

在日复一日的时光中找到“医者”的存在意义

 

|  北京影像中心

颞骨高分辨 CT 及面神经高分辨 MR 扫描精准诊断 颞骨内段微小面神经神经鞘瘤

面神经于桥脑下部离开桥脑后向前外侧与听神经伴行进入内听道,再穿过蛛网膜和硬脑膜,于内听道底进入颞骨内的面神经管,经茎突孔出颅。面神经行程较长,可分为脑池段(颅内段)、内听道段、颞内段及颅外段。

 

面神经瘤少见,可发生于在面神经走行的任何位置,但以膝状神经节为最好发部位。常规头颅 CT 扫描很难发现病变,而颞骨高分辨 CT 可以很好显示面神经管的全程,对于颞骨内段面神经可借助面神经管来识别,发生在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瘤在 CT 上最具有特征性,表现为面神经管扩张和破坏及局部软组织肿块。MR 检查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常规头颅 MR 扫描对微小面神经病变观察不满意,而面神经高分辨 MR 可以很好的显示微小面神经瘤的软组织肿块,其典型表现为等或稍短 T1、稍长 T2 肿块,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北京一脉阳光影像诊断中心与临床专家合作,制定了针对面神经微小肿瘤的颞骨高分辨 CT 扫描及面神经高分辨 MR 扫描。

颞骨高分辨 CT 扫描参数:

轴位薄层扫描,层厚 0.625mm,骨算法重建,窗宽 3000、窗位 600,冠矢状位薄层重建。

面神经高分辨 MR 扫描参数:

平扫:轴位 T2 层厚 5mm 层间隔 1mm;轴位 T1、T2 压脂薄层层厚 2mm 层间隔 0.5mm;冠状位 T2 压脂薄层层厚 2mm 层间隔 0mm 及矢状位 T2 压脂薄层层厚 2mm 层间隔 0.5mm;

增强:冠状位 T1 Flair 薄层层厚 2mm 层间隔 0,轴位 T1 薄层层厚 2mm 层间隔 0.5mm;矢状位 3DT1 薄层层厚 1mm 层间隔 0mm。

此组病例多数病史较长,病痛困扰患者多年,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多数行普通 CT 及 MR 检查未明确诊断,经专家会诊可疑面神经神经鞘瘤,推荐到北京一脉阳光影像中心行颞骨高分辨 CT 及 MR 面神经高分辨扫描。

一脉阳光北京中心颞骨高分辨 CT 扫描或联合 MR 面神经高分辨扫描发现多例微小面神经肿瘤,为临床医生和患者解决了问题,受到广泛认可。

 

病例 1:

患者,女,39 岁

面瘫两年半

CT 高分辨扫描显示右侧膝状神经节区、鼓室区骨质破坏,伴局部软组织结节(红箭头),轴位示对侧面神经膝状神经节段正常结构(黄箭头)。

病例 2:

患者,女,44 岁

右侧面肌抽搐多年

CT 高 分 辨 扫 描 显 示:红 箭 头 所 指区 软 组 织 结 节 伴 局 部 骨 质 破 坏,黄箭头所指对侧结构正常;MR 显示:红箭头所指右侧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区见等T1稍长T2、T2 压脂呈稍高信号结节, 病灶大小约7mm×5.3mm×4.5mm,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病例 3:

患者,男,39 岁

面瘫多年

颞骨高分辨 CT 示:红箭头所指区右侧面神经鼓室段见小软组织结节,伴局限性骨质破坏;面神经高分辨 MR 示:红箭头所指区见右侧面神经鼓室段见等 T1 稍长 T2、T2 压脂呈稍高信号结节,病灶大小约 5.0mm×3.0mm,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病例 4:

患者,女,23 岁

左侧面瘫一年

CT 高 分 辨 扫 描 显 示:红 箭 头 所 指 区 软 组 织 结 节 伴 局 部 骨 质 破 坏,黄 箭 头 所 指 对 侧 结 构 正 常;MR 显 示:红 箭 头 所 指 右 侧 面 神 经 膝状 神 经 节 区 见 等 T1 稍 长 T2、T2 压 脂 呈 稍 高 信 号 结 节, 病 灶 大 小 约7mm×5.3mm×4.5mm,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  西咸影像中心

PETRA 序列在关节及胸部中的临床应用

( 一 ) 膝关节

PETRA 序列是一个超短回波时间序列,其回波时间趋近于零,因此 PETRA 序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短横向弛豫时间组织因为回波时间长而导致信号衰减无法显示的限制,使得这些在常规 T1、T2 对比度成像上无法显示的结构在 PETRA 序列中被成功显示,同时由于 PETRA 的超短回波时间,也使得 PETRAQuiet Suite)中的一部分。

超短回波时间序列 PETRA 本质上是基于 UTE 技术的三维径向投影(即 Kush 球),为保证图像的对比度,PETRA 使用单独的笛卡尔逐点获取来填充 k 空间中心数据。因此 PETRA 优于其他短 / 零 TE序列,不仅对Tx/ Rx 切换时间没有特殊要求,可用于任何线圈,而且可保证图像质量。

PETRA 序列采集超短回波信号,在骨肌系统,无需对比剂即可以观察到骨膜,以评价骨组织肿瘤、软组织肿瘤与骨膜的关系。患者因疼痛无法耐受检查,运动伪影明显。PATRA因其为三维Radial 采 集 模 式, 故 具 备 超强去运动伪影能力。

PETRA 超短回波时间序列可实现三维各向同性成像,可以在无对比剂的条件下探测骨皮质信号,同时由于肿瘤病变的富血供及供血血管的高流速,使得在PETRA 序列中也可以清晰观察到血管信号,可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以及供血血管的形成。

( 二 ) 胸部

静音 PETRA 序列,分贝数大约在 50-60 之间,因其超短回波成像,可以探测普通序列所不能发现超短 T2 弛豫组织信号如膜性结构(肺、脑膜、骨膜、生殖系统被膜等)和血管成像,同时其 3D Radial 的采集方式使它不受生理运动影响,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可以应用于全身各部位扫描。

 

磁敏感加权成像中相位图像解读

磁敏感加权成像过程中相位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是相位图能够更敏感显示不同组织之间的磁化率,另一方面相位图像也是诊断及鉴别的重要依据。

在磁敏感成像过程中,会产生幅值图和相位图两种信息。通常显示的幅值图像,相位图像不被常规使用,在磁敏感成像过程中会同时保留幅值图像和相位图像两种信息。

在传统的磁敏感成像中,利用相位信息生成相位蒙片图,再利用相位蒙片图与幅值图进行卷积从而突显磁敏感对比。

 

1、原始相位图与效正相位图: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得到的相位图信息图并不能直接用于相位蒙片,因为一些含气结构(鼻窦 乳突气房)与临近组织间具有更大的磁化率差异。其对相位信息图具有更明显的影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干扰,组件间的微弱的磁化率就被淹没在其中。为了能够更好的突出组织之间的磁化率差异,就必须对原始相位图进行效正并得到效正相位图。对原始相位图进行效正过程是一个滤波的过程,所以滤波函数的选择很重要。滤波的不足或过度,都会带来相应的影响。所以利用相位信息图作蒙片与幅值图进行卷积从而获得磁敏感加权图像。

 

2、在判断相位图时,一定要注意相位图采集时所遵循的坐标系的原则,如果坐标系是右手原则,则顺磁性物质的相位为负值,(GE 设备使用的就是右手坐标系原则;如果坐标系是左手原则,顺磁性物质的相位为正值,所以出血或钙化在相位图像表现高信号、低信号和采用相位信息的所遵循的坐标系原则有关。在 GE 设备中相位图上出血表现为低信号,钙化表现为高信号。而其他设备遵循的左手坐标系原则,在相位图上出血表现为高信号,钙化表现为低信号。

 

以左手系统为例,幅度图的信号主要有以下表现:动脉在近心端由于流入增强效应的影响显示为高信号,随着层面的增加动脉信号逐渐降低,在 SWI 图像上同样具有类似表现;静脉以及含铁沉积在 SWI 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相位图上显示为高信号;钙化在 SWI 以及幅度图上同样显示为低信号,但是相位图显示为低信号。通过以上信号的变化可以区分钙化及出血。也可使用右手定则,顺磁性铁就是低信号,钙化为高信号。

不同厂家实现磁敏感加权成像方式不同,所在作出一些疾病诊断时,一定要要了解所用设备的成像原理及方式。

 

多层同时成像技术

传统的磁共振扫描模式主要分为两种:2D 扫描和 3D 扫描,临床使用的磁共振序列很少进行单层扫描,一般都需要扫描很多层。扫描的层数越多,在扫描上时间也会增加,要解决由于层数增加而扫描时间翻倍的问题,传统方式采用交叉同时激励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利用一个 TR 内的空余时间去激发另外的层面,从而达到节约扫描时间的目的。而对于一些 TR 特别短,扫描层数特别多的序列,比如脑功能序列,显然采用这种方法并不能节约时间,因此就有了多层同时成像技术。

多层同时成像主要是一次射频脉冲就直接激发了多个层面,重建的时候在通过算法把不同层面的图像分开,这样扫描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再配合加速技术,能够使得一些高研序列得以实现。

多层同时成像技术一般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加速倍数,该技术还可以结合磁共振快速采集技术,如普通并行采集技术、半扫描等。任何磁共振加速技术都会对原有的图像质量有影响,多层同时成像技术也不例外。使用了该技术之后,信噪比会有下降,但是和传统的并行采集技术相比,多层同时成像的优势在于信噪比降低不明显。下面两个公式是分别是多层同时成像的加速倍数及并行采集加速倍数和信噪比的关系。

 

g 表示 Geometricfactor,几何因子。R 代表并行采集加速倍数。可以发现,多层同时成像的信噪比下降和加速倍数不直接相关,而取决于几何因子。多层同时成像技术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的高级序列,比如多方向的 DTI、多 B 值的扩散加权成像以及多动态的脑功能成像 BOLD 等。这些序列扫描时间长,采用多层同时成像技术能够显著地缩短扫描时间。

 

对 于一个 128 方向的 DTI, 传 统 的扫描序列可能需要 40 分钟以上,而使用多层同时成像加速 2 倍 -4倍, 扫 描 时 间 可以 缩 短 到 20 分钟 甚 至 10 分 钟以内。

 

对于脑功能成像,时间分辨率是非常重要的,常规的 BOLD 序列 TR 一般设置为2000ms,也就是全脑覆盖的时间分辨率大概为 2 秒。采用了多层同时成像技术后,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提高采样数量,也就是提高了时间分辨率,保证能够捕捉到更多的激活信号。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层同时激励技术后,随着同时激发的层数激发,特殊吸收率(SAR 值)也会增加。

MR 去金属技术

一、金属伪影产生原因

MR 检查中,金属伪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金属物体的磁化率和周围组织的不同。造成 B0 场的不均匀,进而改变的原子核频率,改变频率造成的后果。

(1)体素内去相位加速 导致信号缺失。

(2)错误的空间定位导致局部信号缺失、堆积和图像几何变形。

(3)选择性饱和脉冲的失效。

 

二、影像金属伪影的因素

金属伪影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金属物体本身、场强大小、MR 脉冲序列选择及扫描参数。金属物的大小、形状、材质与 B0/B1 场方向的关系均会影像技术伪影。

(1)截面为圆形的物体产生金属伪影小。

(2)磁化率越高的金属造成的伪影越大。

(3)当金属物的长轴平行于 B0 场,产生伪影面积小,金属物与之垂直时伪影面积大。

(4)场强越强,金属伪影越显著,3.0T 伪影较 1.5T 伪影重。

(5)自旋回波序列由于有聚焦脉冲的复相位作用,体素内去相位造成信号丢失减少,因此自旋回波伪影较梯度回波轻。

 

三、减轻金属伪影的方法

1.5T 设备中优化常规的扫描序列可以达到去除金属伪影的作用。优化序列方法有增加带宽、增加图像分辨率,交换相位编码与频率编码方向等方法减小伪影。但在高带宽在使用时减少层数,就出现模糊效应增加。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注意的是增加读出带宽或增加图像分辨率会减小信噪比(SNR),增大射频脉冲带宽或减小回波间隔会导致吸收比率增加。

除上述方法,目前在 MR 中专用于金属伪影减少多种先进技术。

(1) 视角倾斜(view angle tilting.VAT) 技术的原理为在常规读出梯度上,同时附加 1 个额外的层面选择梯度,从而造成读出方向的倾斜,相当于从 1 个倾斜的角度来观察激发层面,这样激发层面内的伪影可以被消除。然而 VAT 技术会导致成像模糊,减小层厚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模糊。

 

(2) 层面编码金属伪影矫正 (slice-encoding formetal artifact correction,SEMAC) 技术:SEMAC 技术能够矫正层面间伪影,需要和 VAT 技术结合使用来消除层面内伪影。SEMAC 技术通过在层面选择方向 (Z 轴 ) 上施加相位编码梯度磁场,进行附加 Z 轴相位编码 (Z-phase encoding), 从而对原子核进行正确的层面定位,发现并记录每个错误定位的原子核,并在后处理中对其进行矫正,来修复层面间形变。使用 SEMAC 技术的每个层面都需要经过这样处理。所需的 SEMAC 步数取决于需要矫正的层面数量,也就是取决于金属伪影的范围大小。SEMAC 需要步骤较多,因此扫描时间也相应较长。研究表明 SEMAC 的去金属伪影效果优于传统 MRI 序列。

 

(3) 多 采 集 与 可 变 谐 图 像 结 合 (multiple-acquisition with variable resonances imagecombination,MAVRIC) 技术:MAVRIC 技 术 是 基 于 3D 容 积 采 集 的 减 少 金 属 伪 影 技 术。3D 容积成像技术的原理为对整个组织容积进行激励,而非特定层面,在读出时通过相位编码进行层面编码,对层面进行分割。MAVRIC 通过多次 3D 成像,每次使用不同频率的传输和接收脉冲,涵盖不均匀场强造成的所有非共振频率,所获得的图像通过后处理,组合起来可以覆盖全部金属伪影区域。MAVRIC 技术减少金属伪影的效果与 SEMAC 类似,且显著优于常规序列。

 

|  金溪影像中心

省人民医院曾炳亮教授指导金溪影像中心急腹症诊断教学工作

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的特点。一旦诊断延误,治疗方针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死亡。因此,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异常重要。引起急性腹痛的疾病较多,腹腔内各脏器管紧密相邻,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变。根据相关病例研究表明,大多数急腹症是消化道疾病和妇产科疾病导致的。详细的病史、细心的体检、相关的实验室资料、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合理的综合分析,仍然是建立正确诊断的最好方法。

与此同时,掌握急腹症基本特点并归纳出诊断思路,让医学影像的诊断方式和价值深入融合在疾病的诊断领域,对提高急腹症的诊治水平有着重大帮助。

5月17日下午2:30,江西省人民医院曾炳亮教授莅临金溪影像中心进行学术指导工作。并进行急腹症的影像诊断学专题讲座,影像中心全体人员、急诊及内一科、妇产科等同事积极参会。

曾炳亮教授强调:“急腹症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多、病因复杂、鉴别诊断范围广泛,包括良性自愈性疾病至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治疗方法不一,(从急诊外科手术到简单的支持治疗),误诊可能导致延误必要的治疗或实施不必要的手术,所以在广泛的医学检查中,影像学对于急腹症的诊断尤为重要。影像学可以提供人体较为直观的表现,并且有时也可判断病情进展情况。所以影像学检查是每个考虑急腹症的患者必不可的选择。”

 

曾炳亮教授着重强调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几种疾病,比如:腹内疝,肠绞窄,急性肠系膜缺血, 妇科急症,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憩室炎,泌尿系结石。特别提醒容易忽略的疾病,比如血管类疾病,消化道穿孔。

曾炳亮教授指出,影像学包括多种类型检查,对于检查形式的具体选择也是临床医学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比如:

X线:除发现泌尿系结石或气腹外,作用有限;

超声:与患者密切接触,可准确敏锐地评估患者病情,无电离辐射 (尤其急性胆囊炎);

CT:通常诊断准确性高于超声。对于有发热、非区域性(non- localized)腹痛、近期无手术史的患者推荐增强CT;

MR:潜在的替代手段(如评价孕妇急腹症、胆系、Crohn、子宫 附件等疾病)。

通过经典影像病例,深入浅出的授课内容,获得了金溪县中医院同仁们一直高度好评,学习班授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密结合临床,通过学习,参会人员了解并熟悉影像学科在急腹症中的作用,尤其是多层螺旋 CT 在急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知晓采用何种最佳检查手段才能够在第一时间明确诊断并及时准确处理,拓宽了临床工作中的诊疗思路,提升了诊断能力和水平,推动了金溪县中医院影像中心的发展,对提高金溪县中医院影像中心的急腹症影像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相信全体员工的不断努力,能为金溪县人民的健康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磁共振(MRI)为筛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保驾护航

在省人民医院曾炳亮教授和省人民医院技 术长陈炜华指导下,金溪县中医院影像中心于2022 年 5 月 23 日正式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 胎儿颅脑 MRI 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成功完成首例胎儿颅脑磁共振(MRI)检查。患者在我院产前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颅脑发育异常可能,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胎儿颅脑磁共振检查协助诊断。经我院胎儿颅脑磁共振 (MRI) 检查。

诊断:宫内中期妊娠,单活胎;全前脑畸形 ( 无脑叶型 );羊水过多。

产前超声检查,目前仍然是产前胎儿颅脑疾病筛查的首选检查方式。随着磁共振技术水平和设备的不断进步,磁共振用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的技术日益成熟,磁共振辅助产前超声用于胎儿颅脑疾病的诊断能够明显提高胎儿颅脑发育异常的诊断准确率。

胎儿磁共振辅助产前超声检查诊断颅脑疾病主要具有以下优势:产前超声在孕妇肥胖及羊水过少时成像效果相对较差,同时受肠气及骨骼影响较大,胎儿磁共振(MRI)能够克服孕妇肥胖及羊水过少、产妇肠气过多及骨骼干扰的影响,同时胎儿磁共振成像空间及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观察视野大,能够部分弥补超声不足,提高胎儿产前颅脑疾病影像诊断水平。

目前金溪县中医院开展的胎儿颅脑磁共振(MRI)检查主要适应症为:产前超声检查提示侧脑室增宽、脑积水、枕大池增宽、透明隔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异常、颅内异常囊性病变、脑裂畸形、脑穿通畸形、平滑脑、脑膜膨出、脑膜脑膨出、无脑儿等颅脑异常。需要进一步行胎儿颅脑磁共振(MRI)检查明确诊断的孕妇。

 

|  黄冈影像中心

5岁男童腹痛难忍,黄冈影像中心齐心协力救患儿

肠套叠不容小觑,齐心协力救患儿

3月31日,一名5岁8个月的男孩突发腹痛,急送至黄州区妇幼保健院,经检查怀疑是“肠套叠”病征,该院医生建议送至黄冈市中心医院就诊。送院后,经急诊科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肠套叠”!后转入胃肠外科住院部,经胃肠外科医师与影像中心充分沟通后,最终确定可以在影像中心实施空气灌肠术。

当天晚上7点钟左右,在跟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并得到签字许可后,经过一系列准备,在杨耀华主任、柯楠医师,黄荣医师,以及胃肠外科孙鑫盟医师几位医生的通力配合下,在医学影像诊室为患者成功地实施了“空气灌肠”手术。

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术是在X线监视下,自肛门向结肠内注入一定压力的气体,使肠套叠的套头松解,达到肠套复位的一种无创性治疗技术。

该技术大大减少外科手术给患儿带来的巨大身体创伤,可明显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妙手扶桑梓,高医攀新峰

4月15日,患儿家属汪先生特地在复查的时候,为中心送上锦旗与亲笔手写感谢信。

在这封新件里,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父亲对影像中心由衷的赞意。

“治病救人”是一名医生的天职,也许他们背后的那份光环和神圣,在无数次的挽救中显得格外耀眼。

“影像走进临床、引领临床、服务临床”是一脉阳光每一家影像中心坚守的运营准则,也恰是因为这条准则,让医学影像的价值更加深入,在诸多实际病例中为解决患者就医创造条件。

如何走进?怎样走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真正发挥自己的效用也是一名影像人该去深思的问题。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践行一名影像医生的职责与使命。

家属感激,是团队成员不懈努力、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动力;

患者满意,是拓宽医技护人员专业素养、精确诊断能力的前提。

鼻咽部神经鞘瘤病例

·男性 31 岁

·听力下降半年就诊,既往有鼻炎,临床怀疑中耳炎行 CT 检查。

患者于武汉协和医院肿瘤切除术后,随访病理结果——神经鞘瘤。

知识点分享:

神经鞘瘤:发生于鼻腔鼻窦者非常少见,仅占头颈部神经鞘瘤的 4%。该部位的神经鞘瘤多起自三叉神经的眼支、上颌支或自主神经 ( 颈动脉丛的交感纤维和蝶腭神经节的副交感纤维 ) 的雪旺细胞 (Schwanncell),其好发部位为鼻筛区,次为上颌窦,蝶窦、额窦较少见,极罕见者发生于嗅球。

鼻咽部神经鞘瘤影像特点未见大宗病例的研究报道,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该区域的神经鞘瘤通常缺乏特异的影像表现。

 

1)本病的 CT 表现:病灶边界较清楚,形态不一,小者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大者形态通常欠规整;平扫病灶密度较均匀,一般无钙化,增强后多数显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发病部位通常有不同程度扩大,周边骨质受压变薄、局部吸收,病灶常压迫邻近结构;较大病灶易向鼻咽、眼眶、翼腭窝、颅内等鼻外结构蔓延。

2)本病的 MRI 表现:与脑实质比较,MRT1WI 多呈中等信号,部分病例可见片或结节状低信号,T2wI 呈不均匀的等或稍高信号,往往不均匀、中高度强化。与头颈部其他部位的神经鞘瘤相似,在 MRT2WI 上,较大的病灶内也通常见到斑片或结节状近似水样高信号,尤其后者更具特点,通常提示肿瘤内有坏死及囊变区或排列疏松的黏液样基质区 (Antoni B 区 ),增强后无明显强化一,此征象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以 MR T2WI及增强后 T1WI 显示最敏感。

较大病灶的内部可伴有出血,根据出血时期的不同,MRI 信号有相应的变化,但增强后均未有强化。极少数神经鞘瘤呈囊性,增强后仅见外周囊壁强化。

 

|  恩施影像中心

 

首例!肝左外叶转移肿瘤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取得成功

超声介入治疗:

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问世,肿瘤微波消融治疗也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加之热消融技术的兴起,肿瘤的非手术治疗手段出现重大进展,消融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肝、肺、肾脏等实体肿瘤的治疗中。或许会有很多人有疑问,微创手术的治疗真的可以解决掉疾病问题吗?是否存在较大风险?术后恢复效果怎样?

 

换言之,任何一种手术必然都存在着不可抗拒风险因素,但是被称之为“微创介入治疗”方案的这项技术,其危险率要远远低于其他临床手术治疗方案。

 

3月9日,恩施一脉阳光超声中心完成了首例肝左外叶转移肿瘤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

 

患者卢某某,男,64岁,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本次检查肝左叶发现2.4X1.9cm的转移肿瘤,患者不愿意开刀手术,遂选择微创微波消融手术。在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完善相关检查后,由恩施影像中心超声负责人刘支义医生全程操作,消毒铺巾,穿刺消融,全程操作,采用非全麻,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痛苦。

肝左叶属于人体解剖学名词。即在肝的膈面,肝镰状韧带左侧小而薄的部分;在脏面,位于肝圆韧带裂和静脉韧带裂左侧、即左纵沟左侧的部分;在肝内,位于正中裂左侧的部分。又被左叶间裂分为左内叶和左外叶。

 

而肝癌的微波消融是一种主动性的消融,是在 CT 或者彩超的引导下,用微波针穿刺进入肝脏肿瘤体内,进行直接的消融治疗。它利用微波针的热效应,实际上是利用像微波炉一样的原理,使肝癌组织局部在几分钟内达到一百度以上的温度,引起肿瘤靶组织发生一定坏死,而周围的组织极少,或者并不受到损伤,进而达到一种烧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  郴州影像中心

 

标准答案的秘密

你知道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吗?

它的突发性、高死亡性顷刻间会带走诸多人的性命。据相关资料显示,作为目前全世界危害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全球每年有超过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在我国,每年有3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天近1万人死亡!

 

TCD检查在影像+临床互动会中萌生,而TCD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对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人体的脑部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的需求是影像中心服务的源动力!也是一脉阳光影像医院集团自始至终的核心理念。对于深入影像与临床之间的沟通协作交流有着重要影响。而引进TCD检查项目,亦是心脑血管疾病检查迈向新台阶的重要一步。对于郴州一脉阳光影像中心而言,前期的准备工作:脑病科沟通、设备检修、配件采购、进修培训、项目新增等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经历数月的准备和协调,3月1日下午,郴州影像中心迎来了第一例TCD检查!

TCD主要以血流速度的高低来评定血流状况,由于大脑动脉在同等情况下脑血管的内径相对来说几乎固定不变,根据脑血流速度的降低或增高就可以推测局部脑血流量的相应改变。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性疾病的检查。

与此同时,利用TCD检查能较敏感地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状态,捕捉重要信息。

 

医学影像在目前的医疗检查中已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清晰高效的检查方式助力医疗行业发展速度。而医疗行业像是一个填空题,关于存在于一个怎样的医疗环境下本身就是各说纷纭,然而在这道填空题的背后,应该是作为一名医生应该慎重做的选择题,这道选择题固然决定了这道填空题该是一个怎样的形态。

 

在一脉阳光发展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的影像中心医务工作者均践行着一个准则,这个准则推动着医学影像的发展,也在时刻激励着、警醒着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如何做好这道选择题,才是工作的最初源动力。

 

|  南昌影像中心

最高日发作30次+,5个月男孩儿的求医之路...

日平均癫痫发作10+,高峰达30+,心急之余...

7月5日,盛夏时分,压抑的空气本就让人心生烦郁,可此时的她,站在南昌一脉阳光影像中心检查室门外,望着自己的孩子,内心早已像热锅上的蚂蚁,焦灼不安。

远处的那台PET-CT上,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在啼哭着。他,仅有5个月大。至于为何出现在这里....

 

小男孩在出生第3天的时候呛奶抽搐,经历了第一次发病,后在医院观察了一天;在第73天时,小男孩又一次病情发作,遂家长带领前往儿童医院药物治疗了一段时间。

 

你可知?有些苦难,在他如此幼小的年纪就已遭遇;

你可知?他最高峰的时候一天抽搐30多次,日常平均抽搐10多次...

你可知,那个抱着孩子的妈妈,望着孩子的爸爸,看到这一幕,该是怎么样的心情?

 

“中途是有带着到北京xx医院看过,当时给的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是可以基本控制病情的,但是后面发作几次以后,就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了,又尝试了激素,效果依旧不是很好。孩子每天都会有抽搐的现象,毕竟他太小了,刚刚5个月大...”这位年轻的妈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事情应该是从前几日开始说起...

南昌影像中心接到患儿母亲的电话,谈到了自己孩子的病情状况,中心建议患儿做一个头部PET-CT检查。但家属对此心有余悸,经过3个多小时的耐心讲解与沟通,最终打消了患儿母亲的疑虑,并于7月3日成功预约好检查项目,7月4日一大早儿,他们便带着患儿前往南昌一脉阳光影像中心就诊,由于这是目前为止中心接收到的年龄最小的癫痫患者,所以给护理团队一极大地考验。最终在护理团队的不懈努力与安抚之下,患儿通过PET-CT检查后,影像医生判断为左侧额叶中上回及中央前回脑皮层局部FDG代谢减低,考虑致病灶可能。

“在之前小男孩的妈妈是有提前联系我们中心,我们中心主任、影像医生、技师、护士对这个事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天接到她电话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孩子太小,妈妈心疼等缘故,几度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听到了她的哭泣声...这么小的癫痫患者,我们也是第一次面对,希望能够通过中心的专业设备、专业技能解决他们一家人的问题,也希望更多像小男孩一样的癫痫症能够摆脱疾病的困扰,获得更为健康、安稳的身体。”南昌影像中心护士这样说道。

癫痫作为慢性疾病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癫痫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它的发作时间不受人为控制,因此癫痫发作时极易给患者带去伤害,每年因癫痫发作而导致意外死亡的不在少数。中国癫痫发病率为0.7%,患病总人数已经达到1000万。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证实:治疗癫痫的关键,是需要做好癫痫的检查与诊断,不能立刻盲目治疗。

目前,南昌一脉阳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引进了目前国内临床应用中最高端、最先进的Dis-covery PET/CT 710 。该机型采用64排128层CT及新型探测晶体,通过一次检查就可以完成全身显像,堪称“生命雷达”。检查时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比原来减少1/3,检查时长较旧机型缩短近一半。新型PET/CT以其强大的功能为众人称道,帮助医生为患者定制个性化诊疗决策,为患者匹配合适的诊疗办法。

影像设备是决定是否能够做好一项检查的前提,技师的操作能力是决定检查报告准确性的依据,而影像医生的解读能力是决定后续诊疗方案的最终保障。

 

核医学病例

·男性,47 岁

·病史:发现右颈淋巴结肿大 1 月余,穿刺活检病理:转移性鳞癌。

·CEA:47,其余实验室检查无阳性提示;无疼痛、发热,其余无明显不适;既往无肿瘤病史,无家族肿瘤史。

·检查目的:为寻找原发灶行 PET/CT 显像。

 

Fig.1 18F-FDG PET/CT 显像图像

Fig.2 右侧咽旁间隙见一 FDG 摄取异常增高淋巴结 ,SUVmax6.6, 短径约 9mm。

Fig.3 右颈胸锁乳突肌深部Ⅱ - Ⅲ区多发增大淋巴结,FDG 摄取异常增高,部分融SUVmax7.7,最大短径约 13mm。

Fig.4 左颈Ⅱ区 FDG 摄取稍增高淋巴结SUVmax2.8,短径 7mm。

Fig.5 鼻咽左侧咽隐窝稍变浅,FDG 摄取略高 SUVmax2.9。

Fig.6 双侧腭、舌扁桃体增大,FDG 摄取增高 SUVmax10.1,右侧为著。

 

|  肇庆影像中心

 

【甲状腺】超声介入—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帮您鉴别结节性质

随着年轻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很多人的体检报告中,甲状腺结节的出镜率通常很高,年轻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女性更为多见。对于甲状腺结节最重要的是评估结节的良恶,其中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是目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的重要指标。

据肇庆市一脉阳光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超声科学科带头人陆兆游主任介绍,超声检查工作中,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概率非常大,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结节,但亦有少部分为恶性结节,需要早期手术治疗,多数手术治疗可治愈。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判断在临床上仍比较困难,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及超声影像、细胞病理检查等综合判断,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超声科通过甲状腺超声、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甲状腺显像等多种方法对甲状腺结节性质进行综合评估,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进一步明确了临床治疗方向。此项目在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已成熟开展,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竭力为甲状腺疾病患者提供系统便利的诊疗服务,受到广大患者朋友的高度信赖和肯定。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的价值:

从甲状腺超声征象上大致分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类疾病和甲状腺结节类疾病。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可达19%~67%,其中有5~15%为恶性即甲状腺癌。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甲状腺癌近年发病率显著增高,超声对早期诊断有很高价值,但20%~30%难以确诊。细针穿刺活检( FNA )是利用细针(一般是23G、25G型号的,非常细)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穿刺,提拉、抽吸穿刺针,提取甲状腺结节内的细胞。这样甲状腺疾病可以获得病理学诊断。

 

病例概述:

患者老年女性,2020年7月因“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全宫双附件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4疗程,2020年10月份结束。2021年1月23日,因“结节性甲状腺肿”,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2021年12月16日,因反复颈痛1年,头晕4天,入院康复科,行甲状腺彩超检查,发现左侧叶残余甲状腺内低回声灶,(ACR TI-RADS:5类)。

 

超声学特征/影像学特征:

2021年1月18日,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彩超检查如下:

超声所见 :甲状腺左侧叶长径:66mm,左右径:21mm,前后径:20mum;甲状腺右侧叶长径:7Omm,左右径:24m,前后径:22mim;峡部厚度:5mm。

甲状腺双侧叶切面形态失常,轮廓欠规则,表面光滑,双侧叶增大不对称,内部回声增粗,分布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右侧叶最大结节约28mm ×18mnX15m(中部),左侧叶最大结节约16rmmX10mmX8mm(中部),边界欠清,呈椭圆形,各结节内回声不一,结节为等回声、混合回声,内未见明显钙化斑。

CDFI :部分结节可见少量血流信号,部分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甲状旁腺位置未见明显肿块回声。双侧颈部颈内静脉旁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超声提示:甲状腺双侧叶肿大并多发实性、混合性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改变,符合 TI - RADS:3类。

2021年12月16日,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彩超检查如下: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腺右侧叶及峡部术后缺如:残余甲状腺左侧叶上下径;13mn;左右径:1Omim;前后径:10mn;残余甲状腺左侧叶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1个低回声灶,大小约:8mmX5mmX8mm,形态欠规则,非平行生长,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确点状强回声,后方回声衰减。

CDFI:上述低回声灶内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双侧颈部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结。

 

超声提示:

残余甲状腺左侧叶内低回声灶,术后改变?其他?( ACR TI - RADS:5类)双侧颈部未见明确异常淋巴结声像。

病例解析:

超声诊断思路,2021年1月18日,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彩超检查,见双侧叶增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各结节内回声不一,结节为等回声、混合回声,内未见明显钙化斑。考虑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超声改变,符合 TI - RADS:3类。2021年12月16日,彩超检查残余甲状腺左侧叶内低回声灶,( ACR TI - RADS:5类),首先考虑甲状腺结节性腺肿术后改变。但是患者行“子宫内膜癌”手术,并做过化疗。影像诊断因素较多。

 

鉴别诊断: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残余?超声表现,甲状腺内可数大小不等回声结节,边界清晰或模糊,可伴有不同形态钙化。甲状腺腺瘤? 超声表现,多为单发,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可有声晕。甲状腺癌?超声表现,结节有癌变可能,结节边界不整呈锯齿样改变。必要时进行穿刺活检。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建议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

细胞学诊断与建议:

(左侧甲状腺)良性甲状腺病变,考虑退变结节。讨论/总结:患者女性,52岁,于一月份外院做结节性甲状腺肿切除手术,上周复查发现左侧甲状腺结节,非平行生长+钙化,Ti-RADS:5类,超声高度怀疑恶性,经与家属沟通,于上周做细针活检,病理为良性病变,退变结节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这个结果,让家属的心放下来。甲状腺细针活检,让患者免除再次手术风险,是诊疗过程的重要手段。

 

|  沈南影像中心

 

一例特殊【宫颈癌】在超声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也称子宫颈癌,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发布,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约13人患病,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有约7人因宫颈癌死亡,2018年全球新发宫颈癌病例约56.9万例,死亡病例约31.1万例,其中84%的病例发生于经济欠发达国家。

 

虽然近40年来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是,全球的数据表明新发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降低,有年轻化趋势,在我国宫颈癌发病以40-50岁为最多,60-70岁是发病的又一高峰年龄段,20以下较少见。

 

病因:

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其他相关因素包括吸烟、多个性伴侣、性生活开始过早、多孕多产以及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等。

 

宫颈癌好发部位在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与宫颈外口鳞状上皮间的移行区域。宫颈浸润癌中90%为鳞状细胞癌,约5%为腺癌,其余5%为混合癌。

大体病理上,宫颈浸润癌可分为4种类型:即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及宫颈管型,前3种类型常向阴道内生长,阴道窥器检查时容易观察到病灶。后一种类型病灶发生于宫颈管内(多为腺癌)可向上累及宫体。

 

病例概述:

患者,女,41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10天,量多”来诊。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今年3月份及4月份出现月经不规律,经期延长至10-17天,经量增多,未治疗。5月23日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5月29日阴道流血量增多超月经量2倍,6月2日超月经量3倍,来院就诊。门诊以“子宫不规则出血”为诊断收入院。

既往史:既往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

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发育正常,已婚未产型,未见潮红和肿物。阴道通畅,内见暗红色血液。宫颈正常大小,宫颈前唇和后唇呈红色颗粒样改变。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宫区无压痛,宫旁软,双附件区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CA-125   14.3U/mL

HCG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定量) 0.2mIU/mL

 

HPV核酸检测(分型+定量)

HPV16  阳性

 

超声所见:

子宫前位,大小约9.6x5.0x5.0cm,子宫内膜厚约1.6cm,回声不均,内见散在小无回声。宫颈形态饱满,见多个囊肿,较大者约1.0x0.7cm,宫颈区彩色血流显示丰富。右附件区见3.4x3.1cm囊肿,形态规整,边界清,内呈无回声。左卵巢大小约2.6x1.7cm,左附件区未见占位性病变。

超声提示:

1、子宫内膜增厚

2、宫颈回声结合临床

3、右附件区囊肿

子宫内膜增厚

宫颈多发囊肿

宫颈可显示较丰富血流信号

治疗经过:

6月4日行子宫内膜病灶电切术、诊断性刮宫术、宫颈活检术。病理回报: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宫颈腺癌(普通型)。术前行增强磁共振检查,报告如下:

 

病例诊断思路分析:

患者来就诊时病史不典型,没有接触性出血的病史,代之以不规则阴道流血。超声扫查过程中也没有显示肿块,仅仅是密布的多个小无回声,所以易误诊为单纯的囊肿。

 

但仔细分析超声表现,这些囊肿大小不均,形态杂乱其间有明显的彩色血流信号,这些征象还是可疑的,是需要提高警惕的,再加上腺癌的发病部位多位于宫颈管内,需要考虑到宫颈腺癌的可能性。这时就需要我们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给临床一个最为准确的参考。

子宫切除术后病报告

 

|  耿马影像中心

骨外尤文肉瘤病例

·女性,10 岁

·病史:右中上腹壁软组织包块一月余。

·检查目的:明确右中上腹壁包块性质。

病理结果:

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倾向尤文肉瘤。

知识点分享:

骨外 Ewing 肉瘤是罕见的发生于软组织的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发生率低,多为个案报道。骨外 Ewing 肉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绝大多数发生于 10 ~ 30 岁,病变多发生于下肢、椎旁、腹膜后组织及盆腔等部位,约 1/3 发生于四肢。本病大约 75% 的患者表现为肿块,局部剧烈疼痛,肿瘤生长迅速。

影像学表现:

骨外 Ewing 肉瘤由于原发部位与骨 Ewing 肉瘤不同,故影像学表现也与骨 Ewing 瘤有较大的不同。本病少有直接侵犯骨质,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欠清的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出血、囊变、坏死改变,且无明显钙化灶。但 MRI 影像学表现较难以与良性肿瘤区分,尤其

是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若不做病理学检查,仅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良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

诊断:

骨外 Ewing 肉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

治疗:

以手术广泛切除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放疗。早期诊断,明确分期,采取积极的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是提高骨外 Ewing 肉瘤疗效的关键。

 

|  新余影像中心

 

脊索瘤病例

·患者男性,56 岁

·主诉:患者缘于 4 年前外伤行 CT 检查发现骶骨骨折

伴骶部囊性病灶。

病理诊断;(骶骨)低度恶性肿瘤,考虑脊索瘤,建议送上级医院会诊明确诊断。

X 线、CT 表现:

• 表现为位于中线的、具有膨胀性的、类圆形或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 , 病变多为混杂密度或等密度 , 邻近骨质不同程度的结构破坏,破坏的骨

质边缘毛糙,部分可见散在钙化及骨化影,周围正常的骨质无明显的硬化边。

MRI 表现:

(1) 肿瘤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多在中线区域生长,亦可偏离中线结构,边界较清晰,边缘不规则。

(2)T1WI 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 呈中度或明显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与内部出血、坏死、黏液囊变及钙化、碎骨片有关;受累骨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瘤内伴有粗细不等的条索样低信号影,呈现特征性的“蜂房状”改变。

(3) 增强扫描呈缓慢渐进性持续性强化,中等至显著的不均匀性强化,特征性表现为条索样、颗粒样强化,呈“蜂房状”改变,邻近硬脑膜受累时可见明显增厚并强化。

按肿瘤进展程度分四期。

Ⅰ期: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无邻近结构侵犯。

Ⅱ期:肿瘤向原发部位周围间隙或组织结构侵犯,只累及一个颅底解剖间隙,脊柱肿瘤则为累及椎弓根。

Ⅲ期:累及两个颅底解剖间隙,脊柱肿瘤为累及整节脊椎。

Ⅳ期:累及两个以上颅底解剖间隙,脊柱肿瘤为累及椎旁软组织或向椎管内侵犯,复发或伴有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