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影像服务临床 | 高质量影像引导下的反复卒中病例多学科联合讨论
2021-12-10

7月15日,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的几位专家围绕着一位短期内反复卒中的患者各抒己见,这是一场在医学影像引导下的多学科联合病例讨论会(MDT)。这次MDT集结了聊城一脉阳光医学影像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血管外科以及总院神经介入和磁共振室的指导专家,为这一复杂、治疗棘手的脑血管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患者为中青年男性,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病史多年。5月末发病后于聊城影像中心进行了第一次的颅脑MRI及头颈部CTA检查,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但短短一个多月后,又出现长达3小时的右手无力症状,随即住院治疗。在第二次住院期间,影像中心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并进行了科内讨论,患者为中青年男性,短时间内反复出现新发梗死,CTA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MRA检查未有特殊发现,一侧血管闭塞的原因尚不明确,考虑是否有血栓、斑块形成导致闭塞或其它原因,于是进行了头颈部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平扫+强化检查,结果证实是由于颈内动脉血栓形成,考虑是由于部分小栓子脱落导致患者多次新发梗死。

传统血管成像技术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经颅脑多普勒彩超,虽然可以发现血管管腔形态异常,但无法充分显示血管壁病变特征,不利于卒中风险的评估。3.0T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MR VesselWall Imaging)是目前唯一能够无创、全景显示头颈联合血管壁和斑块的手段。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利用“黑血技术”可以无创地精确识别斑块内的成分和炎症活动,有效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和易损性。随着磁共振软硬件的不断发展,作为传统影像管腔成像技术的补充和优化,高分辨MRI技术已逐渐成熟,成像空间由2D到3D发展、联合利用各种脉冲序列使血流抑制效果不断改善、加大目标动脉的空间覆盖率、对管壁斑块的检出、斑块的定量分析以及对邻近管腔结构的显示更加精确化。

聊城市磁共振室指导专家时传迎表示,3.0T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可以有效显示血管壁成分,成像也能清晰分辨闭塞血管成分并计算长度,清晰显示动脉壁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变化,在早期检出斑块不稳定的病人可为治疗干预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此位患者的确诊就是得以利用到了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的检查优势。

聊城市神经介入专家李宁在详细了解了患者目前的查体状况和影像结果后提出:患者左侧颈内动脉考虑为慢性闭塞的可能性大,结合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情况,其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率会明显提高,建议进行血管再通治疗,通过介入等手段恢复闭塞血管的正常血流,若闭塞的血管能再通,脑缺血发作症状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对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就有了重要意义。

几位专家从患者的诊断是否明确,是否有手术指标,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疗效等几个方面一一进行了深入讨论。经过认真的分析后,专家们达成了共识,为患者的下一步检查、药物和手术的治疗提供了个体化的最佳诊疗方案。

聊城一脉阳光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刘跃琛则说:精准医疗,影像先行。准确的影像诊断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治疗依据,这是我们影像服务临床的决心;而先进的影像设备、影像技术,又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开展提供新的想法和可能,这是我们影像引领临床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MDT是在影像基础上的多学科合作,告别了传统的个体式、经验式的医疗模式,而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决策模式,这不仅让患者受益,还让我们在尊重现代医学的基础上不断提升。